重回设计的初衷 – 传达和感染

对于我 —— 非设计科班背景的设计爱好者来说,长久以来从内心一直觉得非设计科班出身让我一直不敢妄称自己是搞设计的,这个缺憾驱动了我对设计技法的追求,因此在过去的八年里,我收藏优秀设计的最大标准就是对技法是否突出,常常因为一个极其细腻逼真的图标设计赞叹不已。直到有一次我发现利用相机从实物中拍摄原型,然后经过photoshop加工,一样可以出现效果非常棒的图标,省去了手绘这一令我异常渴望精通的步骤,所以我开始思考一门心思追求细节的打磨和技法到底是否真的是最重要的?

重要,但不应成为负担。听朋友举过一个例子,船是渡河的好工具,能帮助我们快速到达彼岸,但到达后,如果还因为船是个好工具,舍不得放下,于是一路拖行,那只会徒增负担,别忘了我们需要船的目的只是为了渡河。以我的理解,关于各种设计的技巧,无论多么高超,它们都像是船,能帮助我们实现我们设计的初衷 —— 传达和感染。如果忘记这个初衷,而一头扎进去忘我的追求技巧,我也只能赞叹这是一个多么巧夺天工的玩意儿啊!然而,通常打动我的设计师和他们的作品,往往是传达出来的那种可以称之为气质的东西,而不是技术层面上的东西,就算他们一样把细节做到了极致,首先让我深受感染的依然是那种气质本身。所以反过来说,我开始不再认为dribbble上那些大秀逼真度的绘画和设计是我眼中优秀的作品了,如果照相机可以完成,那我应该还是更倾向于回归从事设计最本初的愿望,传达些东西。特别是现在具备了自由设计的条件时,如果不去发自内心做些有内容的东西,我简直觉得对不起老天爷对我的一切眷顾。

我曾在三分钟之内为自己有这样的发心而感到骄傲,但在三分钟热度退散之后,就因为一个问题而感到困惑 —— 怎么去学着传达并让作品具有感染力?我在不少问答网站上问过别人这个问题,结论是我不得不承认,大多数时候牵绊我的因素都是因为过早地给自己抛出了一些只有用经历才能回答的问题,这对自己是一种为难,然后又很自然地想到了各种技术实现上的策略,直到再次忘记初衷。我想说这八年我每一个瓶颈阶段都是在这个怪圈里绕个没完,不过每一次绕出来就会获得一次进步,接着又可能会绕进新阶段的圈子里。所以看起来似乎这并不是什么需要刻意避免的问题,因为比起突然某天因为某个外力的原因让事业直线上升,螺旋式的成长让我感觉更踏实些。

如果一定要总结出一个方法的话,个人的感觉是保持不断被其他优秀作品感染着,因为气质的东西,七成还是需要来慢慢培养的。

额,我不能再继续聊这个话题了,自己困得差点儿坐在椅子上困翻过去了 🙂

Picture By Daniel Rusw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