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入的2/8定律重新思考工作精力的投放

几天前,我像平常一样枯燥地闷头堆砌着自己的作品库,偶然和一个很有才华的微博好友聊了一下午收入和精力投放的话题,居然有了种顿悟般的感觉,内心那个充满法喜啊!

他是我所知道的范围内,国内唯一一个和我一样,在同一个海外市场平台做同样事情的人,当然他做的比我好得多。我一直好奇他和他的团队从2010年到现在,六年了为什么只出了两个产品,他说他认为不停地靠更多的产品去维持不温不火的收入不是很好的做法,因为后期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去维护这些产品的持续可用性,而且所消耗的这部分精力很可能不会带来多少产出。所以他的做法就是集中所有精力去打造一个爆款产品。这让我突然注意到他的两个产品均是爆款,其中第一个产品曾当了三年平台销量第一,而第二个产品目前在同类之中每周销售排在前20。

平时总听说爆款、大IP之类的名词,而这次和他的交流让我真的开始认真思考了。

coins-currency-investment-insurance-large

我回顾了自己所有产品的销售情况以及三年的收入统计,然后惊奇地发现将近65%的收入都出自我的第一个作品,而这个作品正是在2013年第一个季度当了整整三个月的“爆款”,之后三年的被动收入均得益于这三个月的爆款效应所带来的持续影响,这样的影响足足支撑了我三年来所有的人生重大开支,比如买房的首付、买车、装修以及迎接一个小婴儿所需要的全部开支,直到现在还在继续……

这让我想到了销售的2/8定律,20%的产品创造了80%的收益,而其余80%的产品创造的收益就不用多说了,但是我过去会把这部分很亲切地叫做长尾领域。我认为长尾虽然不会有爆发式的销售效果,但足够多的尾巴合起来也能从诸多细分领域中获得很稳定的被动收入。于是我很愚蠢地选择了把自己80%的精力投放到了创造更多的长尾上,却让那个已经小成功的爆款作品自生自灭,因为我当时觉得它已经足够好了……

我去吐口血,再接着说。

blood2

那时,这个爆款作品被国外很多圈子里知名的行业网站自发推荐,在这么一种大好的形势下,现在我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不利用这些资源去将小爆款制造成更大的爆款,却要把大多数时间花在构建所谓的长尾系统上?而在之后三年投入的这80%的精力仅仅创造了不到一半的收入比例。好像45%的收入比例看起来还不算特别糟糕,但如果假设当时把这80%的精力集中到真正可能带来更大改变的头部领域,又有可能创造多少收益呢?哎,没商业思维多可怕?
blood

这促使我反思了很多,特别是从收入的2/8定律上去考虑以后应该如何更合理的投放自己的精力以及物力。

所以,是不是就不值得在长尾上投入太多精力?

虽然樊登在他的读书会APP上分析《爆款:如何打造超级IP》一书时说道“看似很有道理的长尾效应理论其实并没有真正出现过”。我没有积累过多少商业经验,所以不敢冒然否认长尾效应的合理性,但我觉得从做法和精力投放比例上需要重新思考。

简单说,如果决定做一个细分领域,只要看中潜力,也完全可以把这根“长尾”往爆款打造。就像樊登最后说道,努力在一个小的领域成为爆款,然后吸引更多头部资源去做成更大的爆款,Papi酱就是个例子。如此,即便投入100%的精力也未必不可。

相反,如果只是一次又一次平庸地做出些注定只能带来20%收益的产品,却在此期间累计花去了80%的精力的话,那真的不值得,因为有些事并不是有多少努力就又多少收获。除非改变精力投放比例,比如每天只需要投入10-20%的精力去做这些不温不火竞争也不激烈的长尾产品,在较低投入度的情况下,如果这些产品会通过长期累积产生小规模收益的指数增长的话,那也算好事一桩了。

如果投入了几乎全部精力去打造爆款,却一败涂地,岂不是白费精力了?

有人追求四平八稳,有人善于冒险突破,这是个选择问题。但如果选择了,我们应该都能想象到投入最大的人力物力去打造爆款产品,风险一定很大,所以这是技术活,需要智慧、眼界和专注,而且这也涉及到另一个题外话:如何打造爆款产品? 这目前还是我正在实践中的事情。

如果一定要往坏想,那么面对可能到来的失败,至少应该提前确定自己在资金损失上的最大承受度,这样不至于在这个最“俗气”的环节上被击垮。至于精力上的投入,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不会白费,只是将得到的东西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