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参与创业,你首先看重项目,还是看重人?

如果你一直都是自由职业或者纯粹的独立某某某的话,肯定会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你未来有想过再回到公司(上班)么?”。最近还有哥们儿一起吃饭时问过我这个,我现在的打算非常明确。有,并且只有一种可能——参与或者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的话题比较大了,聊得更多的是如果参与创业的事。尽管我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自由且津津有味,但和以前比,现在态度更开放了些,就是不排除任何形式的合作,只要真的合适。这并不与自由的初衷相悖,相反,是希望把路走宽。

所以他问我,如果你参与创业,首先看重项目本身,还是老板或者说合伙人?

看人。

仅为我个人的想法,有局限性。从求职阶段就是这样的想法,很简单,事在人为,人很重要。去面试的时候,在等待的空档时间也是习惯性观察这家公司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只是办公环境,有时候想知道是不是一群打算真心“搞事情”的人,或者想估摸下老板的天花板高度,间接都写在那些坐在电脑跟前的员工脸上,当然这也只是个揣测,但总比不思考强。所以我数次在两三份工作之间,选择了人,而非薪水较高的那份工作。

结果你能想到,我确实能在自己认可的人跟前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觉得自己获得了很多,不仅仅是专业本身的东西,也包括一些可以触类旁通的。更重要的是,靠谱的人总能给我很多启发,即便有时是无意的,才华横溢的人,溢出的部分也够初出茅庐的我学习了。

当然比较悲催的是,那两年我确实是缺钱,所以周末时也不会歇着,自己满上海跑,接私活。有点儿心理洁癖,接活也依然贯彻先看人的思路,因此活得挺累,但那两年从不同客户那得知了不少新东西,也包括成为朋友。

说回参与创业。这几年自嗨比较多,能花心思去面聊过的创业项目不多,只有三四个,有些项目听起来也有些意思,但最终都没能合作,我只能归因于我自己主观喜好的因素上,觉得可能不会合拍,不代表对方不够优秀。

如果是作为Co-founder身份参与对方主导的项目,我倾向于互补型的人,无论专长还是性格,并且充分信任。特别是对能力和人品的认可和信任,这是一切开始的基础,因为这能保证在工作中产生分歧和观点摩擦时,足以彼此包容,以便保持客观的态度去讨论问题。这点,是以前公司的运营总监跟我聊过的话题,也是后来自由职业以后,和国外合作伙伴实际合作中体会到的,Trust is king!

尽管做事需要些情怀,但初次见面只谈情怀和自己辉煌过往,对项目缺乏足够的描述,并且不善于倾听对方看法的,直接委婉礼貌而又“牛逼轰轰”的Pass掉。既然是合作,每个人都应该表明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且这种权利应该被容许,没有人喜欢被动,所以反过来我也不会让跟我合作的人被动,这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起码尊重。

另一种参与创业的情况是,直接以某种角色加入已组建的团队中去,听上去有点儿像上班,但出发点总略有不同。这事以前干过,一般最先能对接上的是某一块的负责人和执行团队,不那么容易立马接触到Boss,但总能从侧面有所听闻,像前面说的,好坏都写在这些执行者的脸上了。这种情况我更重视在这里能否实现个人价值,以及Boss是否有足够的高度、个人智慧和用人观,强将手下无弱兵,总能受到些熏陶吧。

以前以UI的职位加入过某国内盛极一时的电子类产品的电商公司(后来被收购)。每天所有人都加班到晚上11点,但这是自愿的,也取决于弹性工作时间,你随时可以走,没有人会窝在角落里暗自给你记考勤或者翻白眼。其实我挺讨厌加班的公司,但当时的公司氛围就好像集团军作战似的众志成城,我不得不倾佩主管的组织能力,他能让你深刻感受到你在这并不多余,有些事需要你去解决,也能严肃地让你心服口服地反省自己出了什么问题。

在另一家创业公司,无论身在任何岗位,每周一开例会时,必须从自身岗位出发,去为公司当前的业务,提出自己的看法,是否发现了问题,如果有,怎么解决,说出自己的看法。每周三下午,根据工作安排,可以有至少两个小时时间,去阅读公司送的一些市面上口碑比较好的书籍。那家公司的头儿,非常推崇保持阅读和思考,也有办法调动起小伙伴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那时大概是2008年,我还拿着诺基亚彩屏手机,他已经开始和大家讨论移动互联网了和二维码应用的前景了。

以上是我个人参与项目前的一些立场和看法,前提即如此,随后才细谈项目。不过每个人参与创业项目的动机诉求不同,所以侧重的套路也不同。对我来说,无论是合作项目、上班还是自己做,最大的诉求就是能找到提升自己的机会、认识能影响自己的人和增强安身立命的本事。

自由职业好多年,好在我有时间和条件去按自己的原则选择,这是自由带给我最大的好处。